第418章 和平安定的1912年

星光破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ac,最快更新帝国海权最新章节!

    “塔夫脱总统阁下、乔治国王陛下都以政府名义发来电报,对我国海军和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的人道主义行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美国和英国方面都有大量以私人名义发来的感谢电报。”

    “我知道了,电文如何回复让外交部自行起草吧。”约亨点了点头:“另外对此事的宣传也要好好把握住,这对我国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912年4月14日夜,泰坦尼克号如期撞上了冰山,而此时正在进行远洋航行训练的德国新锐大型巡洋舰毛奇号和油水补给舰威廉港号正在附近海域航行。在15日0点15分接到求援信号后,两艘德国舰船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毛奇号以27节的高航速于4月15日凌晨2点40分赶到现场,此时泰坦尼克号已经完全沉没。

    抵达现场的毛奇号放下了舰上的小艇前往搜救,舰上原本用来进行夜战照明的高强度探照灯发挥了巨大作用。3点20分,威廉港号抵达现场,3点30分,英国卡纳德公司客轮卡帕西亚号加入搜救。3艘舰船的联合救援行动共救起872人。而最早到场的毛奇号的及时到达捞¢,起了泡在水中的167人。德国水兵让出了自己的衣物和毛毯以及舰上厨房提供的热食让这些人免于因低温症而导致死亡。随后两艘德舰在用电文向国内汇报后,改变航行计划前往纽约。

    德国海军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各方的赞许,而抵达纽约的德国舰队也受到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欢迎。所以在约亨以皇帝名义向英美两国发出吊唁电文后的第一时间,美国总统塔夫脱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感谢电文就发了过来。

    毛奇号和威廉港号当然不是凑巧出现在那里的。刚刚结束在波罗的海内的6个月训练,毛奇号的第一次远航训练的航线完全是由约亨亲手制定的。海军方面虽然对皇帝陛下对一次远航训练规划的这么仔细感到有些疑惑,不过以往皇帝陛下对海军的训练计划也经常给出指导。之前沙恩霍斯特级重型巡洋舰和基尔号补给舰的远航训练也曾被皇帝陛下细细过问,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多大注意。但是由于约亨也记不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具体经纬度,因此只能按照泰坦尼克号的航线和航速大致推算,最终导致在编队当时与泰坦尼克号相距65海里。

    当然,海军到底能救起多少人并不是约亨关心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次行动将会让整个德国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同时也能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英国佬每天和我们打嘴仗,现在我们救了你们的人,你们好歹给我安分一段时间。

    不过相比于英国,约亨更重视的是从美国来的反馈。而相比于美国总统发来的感谢电,更让约亨高兴的是那些私人电报,在获救的人当中不少都是在美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人士,对于他们的救助将会换来美国各界的好感。总统没几年就会换,而美国民众的好感则将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德国海军此次的行动也有利的驳斥了英国人一直以来所谓的德国海军就是为了威胁英国海上安全的论调,积极正面的形象也让德国各界对海军的支持力度有所上升。

    如此好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过吩咐完自己的意见后约亨并没有示意报告的人离开,而是突然说到:“马沙尔首相昨天向我递交了辞呈。”

    很显然这个消息让房间内的人都大出意料,提尔皮茨皱了皱眉头问到:“陛下,阿道夫的情况有那么糟糕吗?”

    “恐怕是的。”约亨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说到:“原本以为不过是场小病,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但是现在马沙尔已经不能下床了,昨天我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把辞呈交给了我。”

    提尔皮茨眉头紧锁,皇帝的口气听上去很不乐观。马沙尔已经69岁了。这个年纪来一场大病想要痊愈的可能性并不高。

    实际情况比提尔皮茨想的更糟糕,马沙尔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程度虚弱了下去。恐怕时日无多,不过现在说出来除了徒增伤感外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约亨并没有说的太详细。

    “那么我们现在就不得不考虑马沙尔的继任者了。”私人情谊先放一边,维持帝国政局的稳定,政策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已经和提尔皮茨一起在年初晋升元帅的戈尔茨说到。

    “马沙尔对继任者有什么意见吗?”提尔皮茨问到,不过眼角却扫了一眼还站在一边的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在讨论下一任帝国首相这样高敏感度的问题上让这位国务秘书在场有些不太合适,不过皇帝陛下没有示意让他离开,显然表示着陛下有意让他参与进这样的重大决策。显然,戈尔茨也想到了这一点,和提尔皮茨对视了一眼后两人都想到了一个可能。

    “马沙尔向我推荐了你。霍尔维格。”约亨的话证实了提尔皮茨和戈尔茨的想法:“马沙尔认为你的有能力让他的政策继续实施下去。而且在马沙尔养病的这段时间,帝国的政府依然能够和往常一样正常运转,你的能力有目共睹,所以我也认为你是马沙尔理想的继任者。”

    这个消息让霍尔维格整个人都呆住了,一股热血涌上头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约亨看着霍尔维格的反应微微一笑说到:“知道为什么马沙尔阁下和我都决定由你接任德意志帝国首相吗?”

    霍尔维格摇了摇头,德意志帝国首相!自己从未想过自己能在现在成为这个欧陆第一强国的首相。对任何一位政治家来说成为可以左右整个世界局势的强国首相都是梦寐以求的。但是44岁的自己资历远远不够。

    虽然按照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只要皇帝陛下的陛下的任命,议会那边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反对的可能性极低,自己成为帝国首相几乎板上钉钉,但是越是如此自己就越忐忑不安。

    且不说铁血首相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建立过程中的功勋。单单看帝国建立后的两任首相,卡普里维阁下是陆军高级将领,之后又担任过海军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皇家海军的崛起打下来了坚实的基础。马沙尔阁下则担任过外交大臣,在帝国外交事务中有过出色表现。而自己虽然身为帝国国务秘书,不过基本上没有什么波折。一帆风顺的晋升之路却也很难拿得出足以服众的成绩。

    “不要紧张,我和马沙尔阁下之所以选中你的原因很简单。首先,你是国务秘书,是对马沙尔阁下的工作最熟悉的人。第二,马沙尔阁下对你的能力很认可,而且这段时间你能在马沙尔阁下修养的情况下让政府的日常工作顺利运转也证明了你接任可以做到平稳过渡。第三,就是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持稳定,一个能继续执行前任首相政策的人比一个想要执行新政策的人更合适这个位置。”约亨说到。

    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历史上1909年-1917的德意志帝国首相。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他的执政生涯十分失败,认为他对奥匈帝国的承诺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他在国内政策改革上的迟缓也为德国战争末期阶级冲突爆发埋下了伏笔。不过另一派则认为他在战前和战争中期对国际局势的分析十分精准,只不过由于国内外的各方面因素的干预和阻挠才导致了自身政策的失败,因此他本人依然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对于霍尔维格的成功和失败要进行分析的话实在太过复杂,但是对于任命他为帝国首相约亨的考量却很简单。首先,霍尔维格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并不喜欢激进的政策。因此他在历史上的国内政策虽然有一些积极意义的改革,但是却因为改革力度不大。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

    这本来并不算一个优点,但是对于约亨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优点。约亨在经济、政治上十数年来的改革在一点一点的弥补着这个帝国社会的漏洞。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让容克贵族对帝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掣肘越来越小,大量的容克贵族的转型让帝国资本主义势力大幅增加,而这一转变不仅大幅促进了帝国的工业发展,也让这个群体成为帝国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建立起的和这个“把工人当做榨完汁后就随手扔掉的柠檬”的时代不相称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给那些社会民主当人平等参政甚至控制议会的权力成功诱使他们相信以选票作为武器的议会夺权道路要比武装起义更有效。然而自己一手打造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则在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推波助澜下抵挡住了社会民主党人对自己思想的散播。而面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社会民主党人想要通过议会夺取国家权力的前途渺茫。

    在这种内部局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德国需要的是维持稳定而非改革,保持现在的快速发展势头才是第一位的,因此霍尔维格这样的人反而是最优的选择。

    另一方面,十数年的在位精力让约亨不可避免出现自我膨胀。对权力的渴求日益增长,虽然依然能理智的克制住收拢权力的**,不过让霍尔维格这个自身没有能力压制军方和议会的人担任首相却很符合约亨的心意,因为只要自己愿意,霍尔维格就只能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如此一来,皇帝、首相、议会、陆军、海军这五方的权力游戏中,约亨一个人手中就将牢牢的抓着3票。

    约亨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小算盘暴露在别人的眼中,满脸微笑的勉励到:“不要有压力,你很幸运,现在是一个好时机,至少现在的国际环境比去年要好的多,好好抓住这个机会,这次泰坦尼克号救援行动和今年在柏林举办的奥运会都能为帝国争取巨大的正面影响,好好利用它们,你上任后的第一年的外部环境的压力会小的多。”

    历史上1916年柏林奥运会因为欧洲已经打成一锅粥了根本没法举行,约亨可不想再这么重复一次,因此全力从瑞典人手中抢来了这次机会。

    德国不仅可以表示出我现在不想找麻烦,你们也别来找我麻烦,我要全力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姿态来缓解现在外部环境压力,并且在对世界各国展示德国,澄清英法对德国的丑化言论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此机会拉动一下经济增长,何乐而不为?

    “是,陛下!”霍尔维格用力回应到,他明白,这两件事是自己能获取的第一笔政治资本。(未完待续。)

    ps:  ps:纠正一下前一章的错误,中途岛号那个倒霉蛋在大西洋的那次惊险事故中侧倾是24度,不是41度,真要41度直接就翻了,在此更正。